總是聽到奧卡卡或是在研討會時說的行話,
簡單的代稱,讓沒上過教程的我一頭霧水...
剛好找到一本國小英語教學的經驗分享談(剛好是台北市剛實行國小英語的那年出版),
對英語教學方法有最基本的概念了,
傳統教學法(流行於1950年代前後):
文法翻譯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運用分析和邏輯的能力學習英文
直接教學The Direct Method
直接說英語,大量運用圖畫,示範,表演來示意及了解。
聽說教學The Audio-Lingual Method
語言學習是一種習慣的養成,經由不斷的反覆練習,使得第二外語轉變成日常思考的一部分,
語言的回答是反射性動作;使用多種句型練習,對於錯誤立即糾正,讓回應能不加思索。
新式教學法(二次大戰後):
團體語言學習Community Language Learing
上課教材由學生引發,老師非主角領導課程進行,而是居外協助諮商
譬如主題為食物,學生開始說,遇到不會說時老師在予以教學。
默式教學The Silent Way
由數學家加特諾提出,反省文法教學和聽說教學的失誤,
認為學習者除了要獨立自治還要有責任感,
運用大幅色表將詞性不同的字以顏色作分類,或將子音或字母以不同顏色分別讓學習拚字和拚音達到聯想和思考學習。
老師用手勢和指揮棒和嘴型引導學生學出聲音去揣摩如何發音,而非一再反覆示範
肢體反應教學俗稱TPR(Total Physical Reaction) -->就是這個一直鬼打牆
心理學教授Asher於1960提出,左右腦互相幫助學習,右腦動作非語言,左腦主司記憶和模仿,由右腦刺激左腦反應學習
TPR強調口語和動作直接結合,不需經過母語翻譯,
一開始不強迫學生說,給學生很多機會聽,漸漸模仿發音
另外一點TPR重視情境學習,對於初學者教授內容不和現實生活脫節也考慮實際操作順序
暗示感應Suggestopedia
利用音樂藝術等素材,將教學環境佈置利於放鬆和非常愉快的氣氛,
老師運用有節奏感的方式唸出文字,學生再用自己輕鬆的身心,隨著唸出
所謂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能坐著或趴著,不太有桌椅的存在
溝通式The Communicative Apporach
重視訊息互補,透過詢問的方式帶出角色扮演,學習可運用的句型,學生必須自己想一想可用什麼句子發問。
----
Methodology 方法論
- Nov 30 Sun 2008 10:19
[資訊]英語教學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